無米樂
星期三, 11月 02, 2005
收工,繼續社運電影節。
今次是台灣的片:無米樂
播 映場地轉到了室外,是金輪大廈的天台。十六層高樓的天台,即是在重重高樓包圍下視野也極好。點點燈光在腳下,看著深水土步整齊的舊樓(以往在飛機航道, 一律不會超過某高度),一直看到葵涌,好遠好遠。沒有了阻擋和汽車冷氣的廢氣,原來旺角的空氣也可以很好,風也可以很冷。
清風颯颯,天上的熒惑和大白並列。好平靜的晚上,主持人綁好布幕,點上煙斗,大家便在夜空下看著遠方農民的故事
=====================無米樂=====================
作者:顏蘭權、莊益增/台灣 2004片長:110min
語言:國語、閩南語對白/中文字幕
主 題是台灣的米農。對大城市的人來說,米糧只是消費品。但對農民來說,每顆米都是辛勞的成果,是上天和大地的恩賜。片中說的是三個台灣米農的生活。農耕, 在社會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,農業逐漸衰微。沒有年青人肯投身農業,六十多七十歲的老人繼續在田中,日曬雨淋。之後辛勞一整季才有微薄的收入。"粒粒皆 辛苦"人人都知道,但對五穀不分的城市人來說,浪費食物己是司空見慣。當見到農民血汗辛勞的影像,大家是否有一點內疚。
農民的壓力來自多方面,農 民老化令人力缺乏、經驗流失。政府的休耕政策,以補貼去古勵農民不生產,當補貼比辛勞還要多時,自然令土地荒廢的情況更嚴重。還 有是全球化下,台灣要開放農業。外來的米糧,多是機械化的大量生產。加上部份國家補貼出口,小規模的本地家族式生產根本不是對手。
有趣是,農民的態度。一方面是認同環境不公,政府政策之不善。但同時間,卻選擇繼續默默耕耘,繼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份。沒有怨憤沒有激動,而是接受這一環境,和繼續做好自己的本份。以現代人的目光可能覺得太被動和太幾內向,但這種求諸已的態度,以及
樂天知命人生觀,是傳統中國的修養和文化。
WTO 即將登陸,農民感慨到他們將會被淘汰,成為"末農",有老人便接口說是"滅農"。這是黑色幽默,也很可能是揭示農業的命運。在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教育 下,我們接受了這是"適者生存"、"市場決定"。但農業是否單單是食物的生產過程,人類和土地關係的割裂會演變出什麼? 農業的消失,由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第三產業,對我們來說是一種"進步"。但對農民來說,要脫離賴以維生的土地,是不可思議和不可能的事。消費成了我們唯一的 價值,金錢是進步的指標。而當只剩下無根的城市和將被連根拔起的農村,人心將何處依附。
片中最令人動容的,是農民早上在下田前,誠心在廟中向神明禱告。長長的禱文中,求風順雨順,求五穀豐收。這是一種迷信,但我相信心誠則靈,這單是一份虔誠和專心一致的工作態度已經值得尊敬。
====================多謝收看====================
有人邀請幫忙,不知自己做得到什麼,但也希望能盡點力。
同場,有台灣的朋友到來。是明天播的"貢寮你好嗎"的製作單位。相信明天的討論會很有趣。
實在是餓了,去好旺角吃了碗雲吞和一碟芥蘭。當年晚上到公大溫習,回家前,也間中會這樣。再以前,高中時代,和朋友很喜歡逛夜街,當餓了也會到這兒補給一下。佷令人懷念的感覺。
發佈者:寶 於 12:00 上午
0 留言: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